[mwai_chatbot id="default"]

在崇尚绿色的城市艺术品打造过程中,如何注重建筑及环境的设计整合,引入生态、节能等环保概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永续共生?

士林区华固天铸——崇尚绿色的城市艺术品

1.现代城市艺术品的前世

华固天铸坐落于天母东路与天母东路8巷口,区域南侧邻接台北美国学校,周围土地使用以住宅居多,附近多为快餐店、文具行、眼镜行等一般生活零售业,生活机能充足。前身为圣道儿童之家,更新单元面积约5717平方米,由华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标售取得原天母圣道儿童之家土地后,投入整合沟通及办理城市更新事业。

2.艰苦的更新规划之路

在2010年9月划定更新单元核准,隔年6月即申请事业计划报核,并于2013年6月经台北市政府核定公告实施,直至2016年9月取得使用执照。本案自划定更新单元核准至兴建完工,历经6年时间终于更新完成。本案因产权单纯,且达100?意,故采取了协议合建的方式办理更新。通过本次更新,可将2处畸零地予以整合,获得更有效率之运用。

3.绿色城市艺术品的呈现

注重建筑及环境的设计整合。配合城市更新计划要求,注重考量地区人文特色、纹理与环境特色的整体规划,引入生态跳岛、绿色建筑等环保概念,以生态、节能、减废及健康为规划指标,设计人与自然环境永续共生之建筑。另外,为配合更新计划的要求,在更新单元北侧及东侧各留无遮檐人行步道,并充分考虑学校周边交通与人行动线,以延续天母东路商业活动。另外,集中留设法定绿化空间,与区域东南侧公园相互呼应。合理规划并开辟道路。本次更新,实施者协助开辟东侧天母东路8巷及天母东路8巷30弄部分计划道路,其开辟工程费实施者愿意自行承担,并于更新单元南侧退缩留设2米人行步道,补足消防救灾空间,同时解决道路征收及开辟课题,也确保提升更新后的防灾能力。

坚持低建蔽率设计。本更新单元以33??低建蔽率设计,兴建地下4层、地上38层的集合住宅,拉大更新后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视觉上更宽敞,让周边巷弄变得不拥挤。考虑区域的特殊形状、栋距、物理环境,采取集中量体的住宅区配置,在土地使用管制及建筑法令的规定范围内,规划出38层楼的集合住宅大楼。并于天母东路侧设置一层商业单元3户。在城市关系的配置主轴上,让建筑量体集中于区域后方,前方与外围则以开放公益使用的步道作为配置重点,并依此适宜的设计与大量的绿化设施回应地区城市关系。法定空地部分,以多种高低不同层次的植栽创造城市森林呼吸氛围。坚持绿色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上亦因应台湾所属亚热带气候,与当地日照采光等环境关系,建筑物本身也导入大量绿色建筑设计概念,包括通过南北向设计减少东西向高温日照、以深窗创造建筑物外观阴影变化、室内外温差,营造自然风的流动等。其他还包括保水指标、日常节能指标、水资源指标、污水及垃圾改善指标等。透过节能减碳设计及户户通风采光原则,塑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达到绿建筑之外壳节能、昼光运用之照明节能,未来将成为天母地区罕见的钻石级绿色建筑优质好宅。

创造城市特色建筑。建筑设计除掌握外观比例与结构整合运用外,另配合气候与绿色建筑考量原则,并思考建筑物在城市环境的尺度,分段检讨城市、街道、人行之视觉美感。底层对外设立植生墙,种植乔灌木大量绿化立面质感配合绿化植生墙,作为立面实墙外会呼吸的皮层,亦可作为空间软性墙面隐私性遮蔽功能。绿化植生墙设计除延续台北好好看绿美化之本意,更可融合环境,同时也衬托整体建筑物白色基调的主轴。将城市规划与文化相融合,打造城市艺术品。本案建筑量体设计部分以简约稳定、平实面貌作为设计基础,外观及形式方正,色彩方面以米色、白色、灰白色等基调呈现。整体架构利用结构外露梁与直通柱进行立面造型的形塑,展现水平与垂直分割之比例,并利用结构外露梁与立面深窗等手法,透过阳台变化与深窗形式创造立面丰富的阴影变化,表述现代建筑之词汇。建材上选择接近邻近色彩之米白色系石材,搭配玻璃栏杆,并导入传统窗花纹理,框架搭配窗花的做法,兼具发扬环境人文,成为一件城市的艺术品。透过简明的线条变化,展开城市更新兼具发扬环境人文的契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