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橡园更新——衰落区域内城市细部的重生 。
1.衰落的城市旧聚落
双橡园位于2000年被主管机构划定为中山区建国北路、长春路 东南侧更新地区内,是建国北路开辟前就存在的旧聚落。该地区土 地关系复杂,土地被中兴大学宿舍占用无法开发,周边土地拥有者 众多、公私有地夹杂,而且域内违章建筑林立、巷道狭窄且弯曲等 问题严重,安全隐患大。该地区历经40年以上无法开发2.艰难的更新历程 该更新单元范围内最大土地拥有者是土地银行,占比约为54%, 但被中兴大学及其他违建占用,而且其中还有部分道路用地。虽然土地银行是公营银行,但不适用更新条例第27条所规定的公有土地一律参与更新。因此更新必须取得其他土地拥有者的同意,基金会 与其他土地拥有者花了一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协商,但土地银行最终 不愿通过权利变换分配。在与中兴大学诉讼拆屋还地胜诉后,土地 银行愿以该土地现况标售。大部分开发商看到该区域的复杂情况均 不愿投标,流标一次后才由华固建设中标,才顺利展开事业及权利 变换计划的规划推动工作。
双橡园更新项目因关系复杂,涉及建造执照变更、所有权转移 给一人所有等因素,于1998年9月取得建筑物使用执照。同年10 月初办理厘正权利变换图册,接管与差额金找补也于10月完成,11 月办理权利变换变更或移转登记完成。1999年3月召开管委会,并 于同年4月完成成果备查。
2.城市细部的完美再生
通过公私合作多赢模式。公私多赢的规划方案,得到行政当局 都委会、土地拥有者、实施者三方的一致认同。其中的绿地用地负 担依照权利变换计划则由全体土地拥有者依更新前权利价值比例共 同负担,更新后登记为台北市当局所有。因此这样不会造成公共 设施用地土地拥有者无法参与更新分配的现象,以实现公共利益公 平与共享的目标。 合并街廓,合理规划道路。本案范围包括南北两街廓,中间有一条6米未开辟计划道路,虽为完整街廓,但因个别街廓深度狭窄不利于规划。规划考虑未开辟之巷道只是提供两街廓供进出通行所需,因此规划提出将两街廓合并,并将计划道路等面积留设于更新单元内东南侧作为绿地使用。这样,整合为较大完整街廓后不但有利于整体城市环境与景观改善,也有利于减少地下室的兴建成本,提高停车效率,改善环境。
增加绿地改造城市环境。为获得建筑间最大栋距及增加绿地面积,更新在建筑规划上主要设计为二栋塔式住宅大楼,建蔽率降低为37空地占63因而可多植栽大树,开挖率低于65%城市更新核准容积奖励达到法定容积的50停车奖励达到法定容积的19.21本案奖励总额达到法定容积的69.21%其主要奖励来源于协助公共设施开辟及处理占有他人土地的违章建筑物。通过权利变换处理违建等难题。该案例中每户住户所持有的面积较小,因而所有权人较多,为满足原地居民需求,考虑到原居民的年龄问题,在一楼规划了小坪数单元。部分土地所有权人曾在审议过程中提出反对意见,经实施者与更新处多次协助沟通,最终土地拥有者同意比例在核准通过时高达九成以上。另外,还有约40户违章建筑户,因长期侵占私有土地及国有土地,导致土地难以开发。经过实施者长期拜访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共识,住户均愿配合更新搬迁。配合搬迁用户自行安置,但可以获得拆迁补偿费。协助建设公共设施。更新事业中协助兴建了绿地和区域西侧的计划道路,绿地建设完成后交由市政府办理接收管理。为增加人行空间舒适性,区域四周留设4米以上人行步道,同时配合原宽度为6米计划道路,提供充分的避难及消防动线需要。另依核准城市更新事业计划内容,作为建筑执照申领依据,并将“申领建照相关配套措施”法制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