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i_chatbot id="default"]

如何在滨水区更新中体现城市特色和功能升级?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再开发。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的推进,上海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世界金融和国际贸易功能建设,逐步向“世界城市”迈进,与城市功能调整相匹配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黄浦江、苏州河沿岸滨水区更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以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为发展目标。为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全面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线的城市品质,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以“谋全局、聚重点、重实施”为特点,从功能布局、公共空间、历史文化、绿化生态、天际轮廓、城市色彩、综合交通、旅游休闲、社区生活、地下空间、市政设施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确定了各方面的规划管控指标,同时,提出了沿岸各行政区的分区指引和近期行动计划。

(1)黄浦江沿岸地区 以建设世界级滨水区为总目标,规划愿景一是国际大都市核心功能

的空间载体,二是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三是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规划确定徐汇滨江WS3单元区段、虹口北外滩段等若干典型地区的规划目标和策略,结合各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沿线各区的分区指引。规划内容落实于指导详细规划编制和相关项目建设,沿线北外滩、杨浦滨江、紫竹滨江、吴淞工业区等地区规划编制均在本规划总体指导下进行深化研究,沿线各区在规划指导下开展的公共空间节点、历史建筑活化、生态绿化空间等一系列项目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苏州河沿岸地区 吴淞江(苏州河)市域内总长约50 km,宽度为50~120m,其中中

心城段长约21 km。苏州河沿线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根据“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指导思想,从功能布局、公共空间、生态绿化、历史人文、空间景观五个方面提出规划原则,在实现两岸公共空间贯通的基础上,打造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沿线东斯文里、一纺机、长风西片、嘉定“南四块”等地块在规划指导下深化控详设计,相关各区启动贯通建设方案的研究,其中长宁、普陀等区已开始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一系列行动计划受到市民的高度认同。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AI Engine Chatbot
TOD-GPT
你好,我是TOD-GPT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