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基于人性化、多元复合与动态互动原则,通过道路系统优化、功能复合设计及设施升级,提升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活力?
回答:活力提升导向下的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更新策略与实践3.1 户外活动空间更新原则依据前文对空间活力相关指标的分析,从 3 方面提出了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更新改造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对外部空间的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更新改造应考虑居民日常行为活动,明确居民对空间环境的需求,提升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居民公共活动的能力。2) 多元复合原则。不同居民有着各自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因此,更新改造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功能与时间上的复合能够增加场地的包容性,更好地满足居民多样化的行为活动。3) 动态互动原则。活力是由使用者与空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需要能够激发居民的活动。因此,空间应具有吸引力,同时提供合适的物质特征,以支持居民公共活动的顺利进行。3.2 组团级户外活动空间更新策略在可达性层面,增强空间便捷性。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道路等级混乱、道路连接不足的问题,首先,更新改造可以通过组织环形道路系统,链接彼此隔离的尽端路。增加静态交通空间,通过发掘地上可用空间,扩展竖向停车空间,建立潮汐式停车机制或者建立有效的停车管理措施,来改善小区停车组织能力。通过合理限制机动车行驶,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人车矛盾,塑造人车共行的道路交通。在空间形态层面,提升空间包容性。可以通过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体验来增加空间的深远感,避免产生单调、枯燥、空旷的印象,多样化的界面也能将原本单一的整体空间,划分为多个不同尺度的局部节点,形成丰富对比,同时应该综合应用不同形式的空间界面,以增加空间的丰富变化(表 8)。另外,可以塑造富有变化的空间尺度,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对空间的需求。1) 复合不同功能的空间利用为了避免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分隔的方式对公共空间进行分区,使得动态与静态活动并存,达到功能复合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增加具有多义性的空间要素容纳多样的居民活动。2) 容纳不同人群的空间利用对于使用人群的复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活动的强度需求不同 [13]。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空间尺度与增设空间边界的方式,将儿童和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进行复合设计(表 9),既满足两类人群的活动需要,又可以促进老幼群体之间的互动,同时解决老年人对儿童的看护问题 [14]。3) 混合不同时段的空间利用居民对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使用需求,对场地进行不同时段的混合利用,可以增加其时间维度上的包容性,提高居民对其在不同时段的利用效率,促进其在产生持续的空间活力(图 3)。在环境设施层面,促进空间互动性 :可以通过增设功能多元的活动设施来辅助居民完成各种功能的活动,又能对场地进行空间划分,增加场地的美观性,产生对居民的吸引力。其次可以设计形式丰富的休憩设施来提高空间的可停留性、促进居民长时间开展活动。休憩设施的更新可以从外观形态和空间形式两方面塑造(表 9)。还可以布置灵活多样的文化设施 :一方面,文化小品是表达地域特征、赋予空间文化特性的重要媒介,在给予人视觉享受的同时增加空间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其可触、可感的特点能够加强和引导居民与环境的互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