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结合住栋级(如绿地步行道、弹性停车)与组团级(如道路连通、整合度提升)策略,运用 BIM+GIS 技术优化翠溪园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在解决停车难、设施匮乏问题的同时增强空间可达性与居民互动?
回答:住栋级户外活动空间更新策略在空间形态层面 :通过在绿地中加入步行道和功能设施,增加住栋级户外活动空间的可使用面积,提供邻里交流和休息的场所,促进居民与自然的融合,提高可使用性,增加活动空间面积。环境设施层面 :适当设置休憩设施,帮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进行自我调节,延长他们在活动空间中的停留时间,解决休憩设施使用困难或匮乏的问题,赋予空间可停留性。功能维护层面 :增加机动车停车空间,利用住栋级户外活动空间的封闭绿地,使用透水功能的植草砖增加车位数量,能不减少绿地面积,保持小区的绿化率。根据场地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方式,如平行式、垂直式和斜列式停车。合理设计与布置环卫设施,增设专门的晾晒设施与场地,适当拆除违规搭建的晾晒设施。避免卫生设施和垃圾桶随意散落在宅间道路两侧或公共活动空间的入口处,影响小区公共空间的美观性和环境卫生。4 更新实践:翠溪园户外活动空间改造基于以上的更新策略,本文以户外活动空间活力指数得分较低的翠溪园小区为例,对作为组团级户外活动空间的测点 B-g1 和作为住栋级户外活动空间的测点 B-b1 进行更新改造,为其他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4.1 组团级户外活动空间更新更新设计基于空间活力高度相关指标对组团级户外活动空间进行改造实践,在保证不改变小区原有场地位置的基础上,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外部交通环境和内部活动环境进行优化(图 4~6)。4.1.1 改善道路连接,提高通行效率对小区现状道路系统进行梳理。一方面,打开建筑山墙面的绿地,在局部增加道路连接,加强其他住栋与组团级活动空间之间的联系,方便距离较远的居民通过支路步行到达场地 ;另一方面,对小区主干道中央的围墙进行拆除,使南北主要出入口形成联系,提升主干道作为双车道的通行能力,消除阻碍南侧居民使用户外活动场地的物理屏障。重新计算更新后小区组团级户外活动空间 B-g1 的 R3 局部整合度发现,更新后道路的局部整合度显著提高,计算后测点 B-g1 的平均整合度为 1.67,明显高于更新前的 1.08,说明空间可达性得到改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