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通过全国老旧厂区更新数据库与 “城市 – 街区 – 建筑” 多尺度功能适配方法,实现工业遗产活化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协同发展?
回答:功能与空间更新适配4.1 全国老旧厂区更新数据库工业遗产所处地域、产业门类、建筑形式等类型差异大,在建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功能与空间匹配、定位难,传统的经验型或案例类比型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且难以整合新旧要素混合、大量复杂信息交互的城市更新工程所需的多维数据。基于在全国广泛的研究积累以及 10 余年在景德镇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团队运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聚合多源多维时空数据,形成了包含“国家 -省 -城市 -工业厂区 / 园区”4个层级的老旧厂区更新数据平台。数据包括老旧厂区所在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等基本面信息,以及老旧厂区的用地和建筑规模、建设强度、建成时间、更新类型、产业功能、人群画像以及周边相关基础设施等共 29 个维度。借助此工具,可对老旧厂区更新相关各类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叠加分析和监控,支撑多层级横向或纵向分析、功能空间设计和运营决策 ( 图 5)。在上述技术支撑下,规划设计对散布于景德镇河东老城的“十大瓷厂”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做出了“一地一策”的差异化定位,使其更新得以与周边乃至整个城市相融合。4.2 “城市 -街区 -建筑”多尺度功能与空间优势适配老旧工业区更新首先脱离不开其所在城市的大背景,为此,团队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建构了多维度的城市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层级结构 [6],为不同类型城市老旧工业区更新潜力的分析奠定基础。同时,团队基于全国 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兴趣点数据 (Point of Interest,POI) 分析及实证,城区人口 50~70 万人的中等规模城市的就业、商业、社区三级中心 服 务 规 模 依 次 应 为 50km2、15~20km2、1.5~2km2,据此提出了城市内部“就业 -商业 -社区”3 级中心圈层结构空间评价和优化设计方法 [7],辅助解决景德镇城市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目标适配的问题。街区尺度功能与空间适配关键在于提取出具有显著空间构成规律的业态集群。团队将同位概率分析 [8] 和邻近概率分析 [9] 两种方法应用于中国大陆范围超 1000 万个 POI 兴趣点的多空间尺度关联计算,提取典型业态集群 [9]。以此为工具,针对景德镇老工业区更新的首期开发地块和后续开发地块两类对象,分别提出了功能优化辅助设计方法,指导合理业态集群的构建或重塑,促进相关联的社会、经济活动顺畅、高效、可持续地发生在相对集约的建成环境空间范围内 ( 图 6)。在更精细的微观建筑尺度,个体行为活动存在显著差异性和随机性,全样本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不具可操作性。团队采用典型人群画像和业态模块单元划分等方法 [10],应用手机信令大数据等对景德镇城市整体的陶瓷业从业者——“景漂”的生产、生活和交流、交往、交易活动空间需求进行特征分析,对具体更新项目的业态规模、种类、结构和空间落位提出了辅助研判和设计的策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