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通过 “片区 – 建筑 – 部件” 多尺度新旧共生设计,实现历史价值延续与城市活力再生?
回答:“片区 -建筑 -部件”多尺度的新旧共生设计在片区尺度,对面、线、点各层次要素进行历史文化、更新功能、改造措施的经济性与碳减排等多维评估叠加分析,以建构筑物单体为单元进行“留、改、拆、织补新建”等分类施策。以陶溪川实施示范区为例,项目对宇宙瓷厂和陶瓷机械厂厂区的格局、道路、工业景观及主要工艺流程载体进行了完整保留再利用 ;借助自然地势和废弃铁路遗存塑造铁路海绵公园,形成贯穿园区南北的景观水系,丰富城市开放空间。在宇宙瓷厂东侧边缘与现代城市的过渡地带,充分考虑既有建成环境在用地形态、规模容量、肌理尺度、风貌形式等多方面的约束限制,织补新建陶公寓创新社区综合体,在融入原有肌理的同时,增加内部园区与外部城市的空间渗透,首层沿街设置骑楼廊道,形成城市积极界面,为园区补充了商业、居住、教育、体育、交流等当代城市复合功能。在建筑与构件尺度,基于对建筑年代、风貌、质量、高度、空间形式、结构体系、围护体系、材料和构造工艺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充分尊重原建构筑物的价值,精准识别并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建筑的空间、主体、构件与材料等本体,以最小干预原则加固修缮,真实、完整地展示历史信息 ;结合更新功能需求适应性引入新空间、新材料、新做法,避免仿古或做旧等方式,清晰界定新旧要素边界,通过衔接设计,实现新旧融合共生。譬如在陶瓷机械厂球磨美术馆工程中,完整保留了原建筑外墙、结构体系、工业设备,保护性开挖地下空间、增设内部夹层,以满足新的展览和工作坊功能需求。再如翻砂美术馆,在保留砖墙外立面的同时,加建部分采用了木质新材料,塑造了内外过渡的入口灰空间。在以宇宙瓷厂烧炼车间改造而成的陶瓷工业博物馆和美术馆项目中,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主体结构以及反映原生产工艺的各类窑、烟囱、管道等设备设施,并对废弃窑砖巧妙地加以再利用,每万平方米建筑节约砖材 3000 余吨 ( 图 4) ;在陶瓷工业博物馆南侧室外,结合标志性保留建筑设置水面与广场,凸显工业特色历史景观,使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产业、社区生活有机融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