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深圳九祥岭、海月华庭等幼儿园改造中,建筑师如何通过新旧材料结合(如钢结构与旧砖石)、色彩光影设计(如渐变彩管、吸音拱顶)以及空间包裹感营造,在提升安全性与功能性的同时,为儿童创造富有想象力的成长环境?
回答:九祥岭幼儿园的主要特征一是框架柱间的拱廊设计,二是当时普遍流行的马赛克立面,这也是深圳城中村最常见的材料。在改造策略上,除了旧结构加固以提升安全外,设计中仿效了伦敦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尝试用新材料钢结构和以前的旧砖石结合进行新的建造。这种用新材料去诠释旧建筑产生新建筑形式的意图,促使建筑师与结构师采用了钢结构框架体系,创造出新的空间 ( 图 17)[9]。海月华庭花园幼儿园的建筑师以柔和渐变的色彩配合微隆的曲线创造了多片帷幕结合而成的彩色立面,他们对自然事物的纯真感知物化为实体的形式与空间,5cm 直径、彩色烤漆处理表面的、近千根手工弯曲的抽象的管子分为 23 种颜色,将无形的风具象化,原先具象的栏板与坐凳被抽象的线条要素取代。栅格后的柔和光线和木质门窗共同营造了走廊与教室自然舒适的氛围 ( 图 16)[11]。对于材料及其工艺的关注,以及对材料所唤起的感觉的关注,既出现在建筑的外部,也出现在建筑的内部。碧榕湾幼儿园原来的音体室 5m 通高,对儿童来说尺度过于空旷、缺乏安全感。建筑师将天花设计为一个巨大拱顶,既保证篮筐处净高,又营造出令儿童感到舒适的空间包裹感,还能利用拱顶两肩隐藏杂乱的暖通管道。拱顶两侧设置 10 个直径 1.3m 的圆洞,声波穿过拱顶被墙、顶面的橙红色聚酯纤维吸音板吸收,解决了拱面拢音回声问题,也能作为空调风口。与拱顶下垂的两翼配合,球场专用枫木地板上翻形成枫木板墙裙,强化了空间包裹感。直径4m 的圆窗如同大榕树的树洞,为室内带来充足自然光线,并让人联想到篮球、朝阳。这样一个富于仪式感的大厅,设计者自述它来自意大利旅行时受到的启发。当它出现在绿色方形建筑的内部,平常的体量中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惊喜与能量 ( 图 18)[11]。这 3 座小小幼儿园的改造有共通的倾向 :建筑被恢复成清晰、简单的几何体,有着石膏静物般的形状、材料和色彩,一眼看去大同小异,基本的体量配合高质量的表皮或表层处理。它们在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静含蓄,如同普通建筑很容易成为城市背景。设计专注于改造体量、表面、开口、材料这些基本要素,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大动干戈。设计者以重要的部件吸收 ( 或者控制 ) 着次要的部件,逐步获得了原始、有力的结构性表达。改造工作存在着创造秩序的可能,一栋建筑需通过某种自主性,要跟基地之间建立一种更大的和解。新的变化需要顺着自己的逻辑,去把所有现存的要素整合起来。真正的好建筑不止于调整自己去配合环境,而是需要增强场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