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3月11-12日,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年会在浙江衢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筑境设计主持人程泰宁在会上作题为《重要的是观念——“站城融合发展”初探》的主旨报告。报告主要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关于站城融合发展的设计思考,分别是关于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动态发展、建筑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最后,以杭州西站工作为例,剖析“站城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思路。
01 关于“融合发展”的思考
研究并践行“站城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铁路车站规划设计发展到今天,影响规划设计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且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不确定的网络关系。旅客站规划和建筑设计需要从单点思维向复杂性思维转变,从逻辑思维向整体性思维和网络思维转变。这种变化将不断持续下去,规划设计师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02 关于“因地制宜”的思考
“站城融合发展”是一种需要践行的理念,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需要因城制宜、因站制宜、因国制宜。站城融合发展是指城市结合自身条件,依托铁路发展的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实现铁路客站及其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策略。不同于旧观念中站城关系的对立,站城融合发展可以发挥铁路和城市建设的联动效应,促进城市的更新和转型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新、更舒适、更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模式。
03 关于“动态发展”的思考
“动态发展”需要一种前瞻性思维和“未来已来”的紧迫感。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进行改革,铁路网络也在调整重构。与此同时,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已经提上日程,新型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断涌现。因此,规划设计必须具备前瞻性,紧跟时代潮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04 关于“建筑创新”的思考
在“站城融合”的背景下,旅客站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单体。站城融合的落地,站房建筑与综合开发的“融合”,完全改变人们对车站建筑“城市门脸儿”的传统认知,是更加多样且差异性很大的空间需求和建筑形象的呈现。建筑师需要开放性、创新性思维,为铁路客站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05 关于“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的思考
站城融合发展需要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起双方利益共同体,促进合作共赢。
06 以杭州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剖析实现站城融合发展的规划设计思路
杭州西站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和铁路网络的布局,通过加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确定高强度综合开发策略、设计开放性导引性的建筑空间,以及借鉴江南文化的新型表达,打造了一个既具有现代科技感又融入当地文化特色的新型城市地标。
这些思考和实践为站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将为未来铁路客站的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