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i_chatbot id="default"]

2022•叁期“站城融合专题”抢先看

原创 李晓江 盛晖 等
城市交通 2022-07-18 10:31 北京

叁 2022 站城融合专题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轨道交通网络重构的关键时期,针对城市与轨道交通资源的整合,迫切需要跨越规划、开发、建筑、交通、运营、管理等行业与部门,开展站城融合发展研究。本期专题围绕站城融合甄选7篇文章,对站城融合的内涵、逻辑、评价要素等本质性问题进行剖析,既有国际特征比较和发展演变总结,也有深圳西丽高铁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规划研究,从不同角度协调站与城的发展关系。

站城融合之思考与认识

李晓江

摘要: 高铁新城(新区)是近年规划行业的热门话题,许多城市都在推进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城市政府更是将高铁新城视为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投资的“救命稻草”,导致大量的盲目规划、建设与投资。透过站城融合案例呈现出的纷繁现象提出了站城融合规划设计的基本问题,通过亲身项目实践经验,实证研究了城郊型高铁车站地区开发的现象、规律和站城融合的内涵与逻辑,并总结了对站城融合的系统性认识。成功的站城融合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还需要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开发愿望和资源投放能力,为站城融合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把握发展的空间、时间节奏,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

站城融合概念辨析与评价要素

盛晖

摘要: 在当前站城融合的设计实践中及时总结并进行理论升华成为较为迫切的问题。对站城融合与TOD概念从出发点、研究对象、影响范围和发展目标等角度进行辨析,区分这两个热门概念有助于理解站城融合发展和在此视角下的设计实践。在此基础上,对站城融合定义及评价要素进行阐释,评价铁路客站设计是否做到了站城融合应具备高可达、可穿越,高复合、可逗留,记得住、可生长,资源集约利用和一体化标准五方面要素。实现站城融合发展不是依靠建筑设计或某个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胜任,需要更多维度和更长周期的观察视野,不仅涉及众多技术性因素,还受政策、体制、机制、观念等非技术性因素影响,也存在空间、时间、利益、制度的冲突和挑战。

####站城融合下的铁路系统发展特征国际比较

何兆阳,李晓江,蔡润林

摘要: 铁路站城空间形态的差异与铁路系统发展特征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国际比较,在铁路与现代城市和机动化的发展时序、铁路网络结构和功能、铁路客站服务模式、铁路旅客客流特征、铁路旅客乘候车方式等方面,分析中国与欧洲和日本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影响了车站与城市的距离、站城地区与城市中心融合的诉求、车站与站城地区间的步行距离等。未来中国的站城融合发展应注重铁路系统发展转型,重点是形成合理的铁路网络结构和高可达的车站布局、提升车站密度、拉近车站与城市的距离、改进运营组织,促进铁路客流整体特征向高频次、中短距离、高客流能级转变,并结合铁路系统特征转型的过程强化站城融合发展的渐进性。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AI Engine Chatbot
TOD-GPT
你好,我是TOD-GPT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