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建地铁施工项目造成环境破坏和道路混乱等严重问题。目前地铁13号线正在修建中,大规模的施工忽视了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关系,未考量环境保护与居住生活。而且道路施工临时阻断了许多本身的道路,新路或临时道路的指引建设不到位,临时道路逼仄,临时导视系统也未相应补齐。第三,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压。该TOD项目区域除万科城市花园设立单独封闭式小区外,其余住宅区几乎都与街区的道路空间直接相连,公共活动空间被道路占据。
第四,街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导视的指引。公共图形信息体系建设不完整,布点选取密度不够,导致人处于空间时容易进入迷失状态。应进一步完善区域公用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公共图形点位分布和密度,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第五,范围内的公共图形设计缺少区域特色。城市街道作为人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应从各方面渗透出区域的主题和特点。然而四川师大TOD 项目区域范围内明显忽视了该街区的文化教育属性和菁英未来开放式活力氛围,依然停留在老旧保守的街区建设思路,缺乏对区域特色的挖掘和展示。这是此次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五、TOD模式下开放式街区的公共图形设计实践
依据该区域用地属性分布特点,四川师大TOD项目范围圈内教育科研用地与居住用地分别都占据了片区总面积的近30%,加起来已经超过了范围总面积的一半。紧紧围绕该高校为设计出发点,将公共图形设计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结合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研究。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城市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性能够将复杂的环境信息简单化、条例化,在维持城市秩序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将区域的环境信息全面地展示给人,让人们在这个TOD区域范围进行活动时感到便利和融合。因此,要推广因地制宜的具有开放式街区特色的公共图形设计。将公共图形设计细分为以校园区域为界限的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
(一)区域外公共图形设计
探索在TOD 模式下开放式街区的校园内外联通的公共图形设计。校外部分的公共图形设计依旧应以四川师大TOD项目菁英未来开放式活力街区定位为指引,贴合校园属性,与校园内的公共图形在视觉上不做太大区分,使内外统一。同时也要考虑到区域中的其他元素:
第一,场景要素。学校周边设施种类丰富,其中包含足球场、双拥主题公园、晨晖路公园、购物中心等,区域内覆盖商区 16个、公交站点7个、停车场14个,需要传递的信息多样,可按用地属性分为教育、生活和商业三类,依托公共图形的色彩设计进行区分,更高效地传递各类信息。
第二,信息要素。首先,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应是满足人使用时的基础功能性需求,也就是人们在使用时能保证对信息的准确接收,四川师大 TOD项目范围受众人群广,除区域原有住宅区和商区有大部分居住群体之外,还有占很大比重的高校师生人群。因此,该范围内导视系统需要服务的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性较大,导视系统的文字、图形需通俗易懂,使人们能直接快捷地获取公共信息。其次,还要满足艺术审美的需求,深入挖掘四川师大的底蕴,将高校的文化内涵、菁英创汇氛围融合贯穿其中。
第三,位置要素。公共图形的点位布局对公共图形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应考虑人流量密集程度,依据实地的信息需求情况设置点位。不同的安装位置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常见的视觉导向指示牌安装方式一般有墙挂型、自立型等回。临时性的公共图形指示牌便于后续的移动与拆除,地铁13号线在建中,施工点周围可多用临时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