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i_chatbot id="default"]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_汪钦琳

2 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策略2.1 站城融合打造TOD按照重庆市关于“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的指示和重庆东站“小区域、大功能、强带动”和“五十年不落后”的要求,对照国铁集团关于新时代铁路客站设计“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等十六字方针,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站城融合、城轨融合、景城融合”为指导思想,探索符合重庆市人文地域特征的站城融合发展新路。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的思路,构建以铁路为核心,融合公交、长途、城市轨道、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方式,形成各种交通功能高效融合、不同交通方式快速换乘的枢纽体系;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将山城步道、跨线步道、空中连廊等形成连续性的步行通道,构建24h开放的城市慢行系统。依托高铁换乘枢纽吸引的客流,形成车站与城市之间畅通融合的“城市客厅”,通过层层退台形成旅客服务空间,激发周边地区商业活力,提升车站及周边地块的整体价值;有利于南岸区在枢纽周边规划布局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设施,形成统一开放的“山、城、景”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促进站城融合发展。通过采用TOD模式,构建以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布局体系,更有效地引领主城向东部槽谷拓展,促进重庆东部板块发展,使枢纽与城市充分融合,实现“小区域、大功能、强带动”的目标。重庆东站外形设计创意以“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主题,以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建立重庆的东部门户与城市客厅,形成铁路枢纽与城市之间畅通融合的公共交通活动场所。

**2.2 立体布局高效换乘按照重庆市规划关于“统筹地上地下等不同空间尺度,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推进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空间共用”。充分利用重庆山地城市的特殊地形地貌,结合东站站场、站房所处现状地形30~50m高差,集约利用土地和空间,进行“桥建合一”立体布局;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建设站场和站房,利用高架桥下方315亩土地及约60万m2的空间资源建设配套枢纽,将桥上桥下建筑结构融为一体,形成“上进下出为主、下进下出为辅、立体流线疏解”的重庆东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桥下布置配套公交、长途、出租、4条城市轨道线、旅游大巴、社会车停车区、网约车、共享汽车、旅客服务、中铁快运、指挥调度中心和配套管理用房等设施;桥上布置铁路站房、站场,形成立体交通换乘。立体换乘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换乘步行距离,提高了旅客出行的舒适性,以最短的换乘距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融合。铁路旅客在站内直接换乘枢纽东环线等市域铁路;出站旅客在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换乘地铁最远步行距离约160m,换乘出租车最远步行距离约200m,换乘公交、长途最远步行距离约150m,从换乘中心至各类交通基本实现5min内换乘,打造无缝衔接的换乘体系,同时实现了周边道路交通与枢纽的有效衔接,形成多维度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上下共8层,其中站场高架桥以上3层分别是站台层、高架候车层、旅服层;桥下空间5层分别是出站及快速进站层、城市通廊综合换乘层、轨道交通站厅换乘层、轨道交通8号及24号线站台层、轨道交通6号及27号线站台层。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