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家建筑的色彩文化
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的色彩与民间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皇家建筑中大量使用了彩度很高的基色,以黄色和红色为主,与其余部分的以灰色为主调的民间建筑有很大的区别,以显示皇权。皇家建筑中使用黄色和红色是有其一定原因的。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因而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上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
自古以来就当作是居中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黄色自然而然地就与皇帝联系在一起了,成为皇家专用颜色。红色也是五色之一。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红色,原始人中就有用红色作装饰的例子,这说明人类那时不仅认识了红色,而且还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象征。红色给人带来希望和满足,所以能够产生一种美感,历代红色都被看作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根据封建礼制,在皇家建筑中把黄色和红色作为主要色彩就在情理之中了。故宫是北京瑰丽色彩的集中体现。在故宫中可以感受到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带来的巨大感染力。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在碧蓝的天空下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上,台下深灰色的铺砖地面。这蓝天与黄瓦,青绿色彩画与红柱红门,白色台基与深色地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极鲜明的色彩感染。以红、黄为主的统一的色调大大加强了建筑的表现力,使封建统治中心宏伟的规模和皇权的独立得到了成功的表现。
故宫中建筑的色彩处理既有大面积的经营,也有细部处理。远观建筑,统一的色调形成恢宏的气势,走近观看,精美的细部刻画使建筑显得丰富多彩。宁寿宫装饰极为精美,从中可以看到细部色彩的处理方式。总的来看,檐下阴暗的彩画和明亮的红色的柱与门窗形成对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各斗栱之间的栱垫板是红色的,两条额枋之间的垫板也是红色的,在下面内外红色柱子上又挂着四条蓝色的楹联。这就是说,在蓝绿色调的檐下彩画中间有红色的色带与色块,在红色的柱子门窗部分也有蓝色的色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种对比的主要颜色都向对方渗透了,虽然只是很小部分,不会破坏整体色调的效果,但却起到一个中和,平衡的作用。金色大量的用作装饰,使整座宫殿闪闪发光,异常豪华,散布在各处的金色使对比的色彩不显得那么生硬和截然对立了,金色与冷暖色搭配均可,起了一个调和对比色的作用。用金色来协调对比色,只能是在皇家宫殿等极小的范围内应用,这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天坛是皇家建筑中色彩运用很有特点的一个。天圆地方,蓝天黄土。天坛中的建筑,一改紫禁城中方形的平面、黄色的屋顶,变成了圆形的平面、蓝色的屋顶。圜丘四周的矮墙墙顶用的是蓝色琉璃瓦,皇穹宇、祈年殿的屋顶也全部使用了蓝琉璃瓦,连皇穹宇和祈年殿两组配殿与院门也使用了蓝色。坛内广植松柏,几组祭祀建筑在占地18.67hm2的坛区内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是大片的绿色,形成了与紫禁城完全不同的环境,与蓝色琉璃瓦的屋顶交相辉映,创造了祭天所需要的肃穆的气氛。白色的石材构成了另一个主要的色彩,与深色的蓝屋顶和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祭天的场所特点。局部红色的墙面和红色的灯具点缀其间,使整个气氛不感到过分沉闷和压抑。天坛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很明确的,苍绿的环境,有白色和蓝色组成的建筑形象,使天坛具有一种极肃穆、神圣的崇高的意境。蓝色的屋顶、苍翠的松柏不仅是祭天精神的象征,而且使建筑与自然融合,拉进了人与天的距离,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 民居建筑的色彩文化
北京城的民居建筑的主体是以青灰色调为主的四合院。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大部分普通百姓居住的四合院是灰色调的,青砖、灰瓦、素石、栗黑色的木材是其主要的材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用色较为艳丽的王公贵族的府第,有些甚至用了绿色琉璃瓦,这些府第为平淡的灰色居住区增添了一些活跃的因素。
民居中使用灰色调营造出了一种与色彩艳丽的皇家建筑不同的气氛,少了一份刺激,多了一份亲切。皇家建筑主要是要表现权力,空间与色彩的使用方式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而民居淡雅的灰色提供了一种适于居住的良好气氛。从这个角度来说,民居朴素的灰色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强烈的刺激性的对比色不适宜用在居住建筑中。这样的结果虽然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但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较好的居住效果。
传统的四合院中也不是完全没有色彩装饰的。通常,在门的部位会有比较鲜艳的色彩,许多四合院的外门漆成了红色,里面还有更为精美的垂花门。垂花门是北京城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主要构件如梁、枋、檩、驼峰等都施以油漆彩画,彩画装饰以绿色为主,屏门也用绿色,上面常贴写“福禄寿喜”等字样,是
四合院中色彩最华丽的装饰门。利用绿化的色彩是民间建筑调节建筑色彩的一种有效方式。封建等级制度限制了民间建筑对色彩的使用,而植物丰富的色彩可以对相对单调的建筑色彩进行补偿。北京城的街道两旁一般都种有大树。夏日里,茂盛的枝叶不仅提供了阴凉的树荫,而且还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色彩。玉兰、石榴、海棠、丁香等是北京四合院内常见的树种,北京人还喜爱养花,五颜六色的花草使院子里充满生机。
针对北京传统建筑色彩的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 传统色彩保护策略
北京旧城是人类留下的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建筑色彩鲜明,是在长期的等级制度影响下,经过多年积累才形成的,有自身完整的色彩体系,并且协调、统一,而又不失活力。然而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严格的色彩等级控制也随之消失了。现代社会对色彩运用不再有限制,随意性很强,于是北京的色彩正在变得越来越混乱。与传统城市风貌不协调的色彩大举入侵,很少考虑色彩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就像贴了一块块色彩斑斓的狗皮膏药,尤其在一些商业街,传统的色彩模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五颜六色的现代商业模式。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北京城的传统色彩环境就要消失了。
### 加强保护法规的制定
城市的色彩体系非常脆弱,容易遭到破坏。环境色彩的改变较为缓慢,而建筑的色彩随着使用的不同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如果不加控制,北京很快就会淹没在现代五光十色的环境之中。控制建筑色彩已经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并被列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之中。在旧城建筑形态与色彩方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旧城内新建建筑的形态与色彩应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对旧城内新建的低层、多层住宅,必须采用坡屋顶形式;已建的平屋顶住宅,必须逐步改为坡顶。旧城内具有坡屋顶的建筑,其屋顶色彩应采用传统的青灰色调,禁止滥用琉璃瓦屋顶。这些规定比较宽泛,针对色彩只提出了青灰色调,并且也只规定了在建筑的坡屋顶部分使用。对于具体的历史建筑色彩保护来说,颇显不够。因而,应有更详细具体的色彩保护法规出台。
### 建立点线面的色彩保护体系
(1)点:保护历史建筑色彩详细普查历史建筑的立面、形态,提取色彩典型特征,根据历史资料及现状特征严格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可能的话,建立历史建筑的信息库,包括基本数据,如建造年代、立面形式、色彩特征、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施工工艺、记录修复历史等。并向研究人员和公众开放,为今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完备的历史资料,同时也避免重复性工作。
(2)线:保护历史街道色彩在普查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提取居住性、商业性等整条街道的色彩特征。查阅街道详细的色彩形成历史和现状的资料,制定一系列的色彩控制条例。在历史街区中划定色彩保护范围,根据街道特征给出色彩体系保护与修复建议,选用恰当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涂料,按照传统施工工艺进行工作,形成由色彩文化特色的历史街道。
(3)面:恢复北京旧城色彩特征整体看来,北京历史街区的色彩体系沉稳协调,既和谐统一,又绚丽多彩,在色彩运用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的色彩优势,保护这种传统的色彩体系,使其成为北京的城市特征之一。政府应当加强对整体的传统色彩体系的监督控制,对北京旧城内的色彩进行有效地治理与整顿,还北京城应有的本色。
### 加强政府规划管理的控制
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拆除,历史街区正在逐步消失,城市色彩文化慢慢被破坏,历史的延续性也无从谈起。因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历史街区色彩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未来保护和修复效果进行控制,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坚持以社会长远利益为最终目标,避免由市场竞争和甲方的个人意愿影响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的色彩保护工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