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ai_chatbot id="default"]

基于站城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型铁路客站设计策略研究_岳凯

1.1.1.2 综合交通枢纽型铁路客站的发展过程铁路客站作为交通与城市的连接,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的在更新迭代。 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代铁路客站被形象的誉为城市大门,主要起着城市内外交通的连接。如:北京站、长沙站等客站。客站站房本身被赋予了极强的城市象征性,强调客站的独立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高潮,出现了跨越铁路式的客站设置方式,将站房候车大厅横跨在铁路上方,旅客可以从站房的两侧方向进站。如上海站、郑州站、天津站等。这个时期站前广场成为了客站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站前广场组织市内交通与铁路之间的换乘。当前阶段,伴随着高铁大发展,铁路客站逐渐从过去单纯的“铁路运输端”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变,以铁路客站为中心集合多种城市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极大的提高了交通效率及出行的便捷程度。如杭州东站、苏州站、上海虹桥站等。伴随着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铁路客站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合铁路客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复合类型多样的城市功能,成为客站交通与城市综合体相结合的一体化枢纽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型铁路客站的特征是铁路交通与其他对城市交通方式如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私家车、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等城市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形成以铁路客站为中心、无缝衔接其他对内、对外交通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4尤其是将地铁及轻轨引入铁路客站,使得换乘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客站区域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聚集,复杂的人流必然会产生多样的功能需求,因此,结合铁路客站进行城市功能的一体化设计具有了现实性的基础和条件。人流的聚集增大了铁路客站作为该区域中的活力点及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多功能、复合化的城市开发有力于铁路与城市双方实现高盈利,提高成本的回收效率,使得交通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因此,综合交通枢纽型铁路客站的站城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了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双重价值。

**1.1.1.3 站城一体化是未来铁路客站的发展方向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是TOD 理论的延伸。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的根本是轨道交通和城市的相辅相成,实现站与城的共同发展。5这一设计理念在日本、香港、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地区得到了成功的实践。站城一体化设计强调客站交通节点建设的同时,考虑商业、文化、办公、酒店及住宅等城市功能的复合化设计,注重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开发,不仅关注客站的交通功能,更着眼于客站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整合。综合交通枢纽型铁路客站依托其枢纽便捷的交通与大量的人流投送能力,带动客站周边区域发展的,获得交通与城市双向发展的综合效应,成为引导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在解决我国铁路客站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挥铁路客站引导城市发展的策略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站城一体化设计既发挥了铁路客站自身的交通枢纽价值,也符合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理念。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方面,也在不断在强调站与城的一体化设计。2014年国发办在《关于支持铁路建设施工土地综合开发意见》中指出:要求按照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要求,实施铁路用地及站场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政策,支持铁路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62018 年发改委在《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站城一体融合发展与提升周边配套保障能力。在城市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同步规划、协调推进。7同时,站城一体化设计已经在我国近期的铁路客站实践中有所显现,杭州西站、广州白云站、重庆沙坪坝站均是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下的铁路客站。因此,站城一体化设计符合我国未来铁路客站的发展趋势。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