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 TOD 研究课题组 | BJTU TOD RESEARCH

重庆沙坪坝高铁枢纽TOD交通规划实践与总结_李雪

**3.2 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目标的站城融合3.2.1 功能融合商业综合体开发内容以高端办公,酒店,公寓,强体验性、目的性的商业以及文娱体育等功能为主,北侧为三峡广场商圈,南侧以商业、居住、公园绿地为主,西侧以高校、居住用地为主,东侧以中学、广场绿地为主。通过城市功能的增加(高端服务业)、绿化功能(沙坪公园)的导入、开敞空间(如三峡广场、“上盖”广场、小龙坎广场以及交通核等开敞、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沙坪坝高铁站由单纯的火车站转变为重庆城市新中心,沙坪坝核心区也由居住为主的功能丰富为高端商业商务复合功能,沙坪坝商圈则由低档商圈提档升级为高品质商圈,实现功能上的站城融合(图11)。规划引领,实现枢纽空间的“分层划拨出让、分层规划审批、分层确权登记”,盖下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由市级平台公司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建设;盖上的商业商务,由开发企业通过公开“招拍挂”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开发。项目统筹实现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铁路规划等“多规合一”,通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改变周边土地的使用性质,变“交通枢纽用地”为“市政综合用地”,明确该用地为枢纽设施与其他可经营性设施混合使用,实现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居住等类型用地兼容商业、商务、文化、娱乐等设施;依照法定程序,适当提高枢纽用地的规划容积率;土地出让条件函中明确枢纽周边物业管理方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保证周边商业街区、公共建筑等空间,作为连接通道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到发乘客接驳换乘及周边居民生活、工作和游玩等的需要,并尽可能实现连接通道的全天候开放使用。此外,建立土地分层供应制度,在对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平面空间位置进行界定的同时,根据标高划定地上和地下的立体空间范围。3.2.2 空间融合以往的火车站及铁路线路将沙坪坝核心区切割为南北两块,北侧是繁华的商圈,南侧是破旧的老城,南北两块区域之间人行不便、车行不畅。本次规划基于沙坪坝站天然低洼的地形特征和城市轨道线路深埋的需求,构建了深度达47 米的地下八层空间,实现了对枢纽地下与地上立体空间极致的集约利用。同时,通过高铁“上盖”广场、交通核、市政道路下穿、十多座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向四面八方延伸等措施(其中,交通核通过地面通高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带活地下空间,并在其下方预留40 米宽的自由通路,联系南、北两侧人流),将高铁站北侧的三峡广场商圈、南侧的居住生活区和沙坪公园,共约90 万平方米的区域有机衔接为一体,有效地缝合了被铁路分割的城市空间和城市肌理,创造了良好的人车分流和步行回游系统,使得到达人流、过境人流可舒适、自由、便捷地穿行,实现了空间上的站城融合,城市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图12、图13)。

3.3 以轨道引领、公交优先为导向的交通一体化本次系列规划围绕各种交通方式构建了城市过境、到达,以及枢纽内外相互衔接的区域立体道路网络,在构建枢纽集散交通系统的同时改善了区域城市交通问题。同时,利用枢纽地下空间构建了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同时满足高铁枢纽与商业综合体需求的立体交通系统,采用“分层分散+ 交通核”的组织模式(图14),通过大吨位高速电梯组及连续扶梯Fig.12 The Walking Connection of Shapingba High-Speed Rail Hub TOD Complex with Surrounding Blocks Fig.14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Mode for Layered Dispersion and Traffic Core in Shapingba High-Speed Rail Hub TOD Complex资料来源:《沙坪坝高铁枢纽TOD 交通规划与实践》项目成果综合报告资料来源:龙湖公司提供图12 重庆沙坪坝高铁枢纽TOD 综合体与周边地块步行衔接系统图14 重庆沙坪坝高铁枢纽TOD 综合体“分层分散+ 交通核”组织模式组,将负七层的轨道客流直接送达地面层,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